南充
七点通搬家公司
400-6877-688
南充:写好民生答卷,擦亮幸福底色

南充是诗人笔下“天下稀”的“阆苑仙境”,处处生机盎然、活力迸发。

1天时间、3条线路、8个点位。12日,参加“国字号”会议——全国以工代赈工作现场会的与会代表来到阆中、仪陇、苍溪、剑阁,深入田间地头、重点项目工地、产业园区,实地调研以工代赈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,产生的新成效,涌现的好做法。

“民之所忧,我必念之;民之所盼,我必行之”。南充准确把握“赈”的核心要义,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为“初心”,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“使命”,思想上凝心聚力、工作中系统推进,让以工代赈这项老政策在此焕发出蓬勃生机。“国字号”荣誉——“全国以工代赈工作积极主动、成效明显市县”称号因此花落南充。

一路讨论、一路思考、一路感叹。

“通过现场会的观摩和交流,深切感受到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有力指导下,南充实施以工代赈项目成效明显,措施具体实在、可学可用。”一整天的调研观摩结束后,与会代表感到不虚此行、意犹未尽。

与会代表走进阆中市沙溪街道瓦口隘村,只见条条村道如玉带缠绕,串起一个个产业园区,直通家家户户。一口口山坪塘如同翡翠镶嵌在群山沃野,灌溉良田、润泽人家。

在阆中市天宫镇宝珠村,与会代表驻足停留。晚熟柑橘产业园里一派繁忙,村民们正在夯实路基、浇筑混凝土,建设产业便道。

位于瓦口隘村的阆中市2022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总投资561万元,新建4.5米宽道路1.2公里、2.5米宽产业便道4.9公里等,带动300余名群众就近务工,累计发放劳务报酬183.96万元。

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宝珠村建起了7000余亩晚熟柑橘产业园。但让村民们发愁的是,道路及渠系不畅,制约着产业发展。阆中市以实施2023年以工代赈赈济模式创新拓展项目为契机,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800万元,地方配套资金50万元,统筹财政涉农资金330万元,新建园区主干道2.8公里、生产道路6.1公里,扩建园区道路2.3公里,整治排水渠1.8公里等,计划吸纳当地群众302人务工,预计发放劳务报酬321.6万元。

作为示范工程、创新拓展项目,创新在哪里?示范效应体现在哪里?产生了哪些效益?与会代表的关注点,在这里一一有了答案:

成立项目推进临时党支部,民主选举产生项目理事会,聘请施工管理员、质量监督员、档案收集员“三员”,建立领导讲党课、纪委讲规则、干部讲政策、专家讲技术、党员讲示范、能手讲经验“六讲”课堂;

“询、比、选”采购工程材料、租赁工程机械、聘用技术人员。村“三委”(党支部委员会、村民委员会、村务监督委员会)综合评、村民代表大会定,各环节公平公正公开、民主决策;

按照“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+劳务报酬发放+就业技能培训+公益性管护岗位开发”赈济模式,带动脱贫群众、易地搬迁群众,以及其他农村低收入人群就近务工,针对弱劳动力、半劳动力设置特殊务工岗位;

……

“这个模式好,保障了村民的参与权、决策权、监督权,最大程度惠及民生。”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张成鹏点头称赞。

“推进了村级谋事议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,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。”调研、观摩完项目,与会代表有感而发。

志智双扶“鱼”“渔”双授

在仪陇县汉巴南铁路马鞍站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壮观的施工现场,与会人员被轰鸣的机械、忙碌的工人所吸引。

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区域经济协作发展的重大交通工程,马鞍站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属于省重点项目。

“政府主导、部门协同、项目建设单位共同推进。”仪陇县汉巴南铁路马鞍站配套设施建设项目负责人邓小兵介绍,根据项目建设内容及进度要求,结合当地劳动力技能,开发混凝土工、砌筑工、保安、厨师、保洁等以工代赈岗位,预计发放劳务报酬300万元。“将根据工程动态,持续开发抹灰、物料搬运、地砖铺贴等以工代赈岗位。”

志智双扶、“鱼”“渔”双授。仪陇县汉巴南铁路马鞍站配套设施建设项目部利用民工夜校,为务工人员提供岗位培训和工种技能培训,目前已组织技能培训120余人次。

“除了绑钢筋,我还学会了操作钢筋制作、下料机器,从小工成了技术工,工资从每天180元涨到了260元。”正操作断丝机的杨纪国语气中透出自豪。

“以工代赈,赈的是为民的初心,是‘授人以渔’的长久,实现了农村劳动力‘力工’变‘技工’、‘零工’变‘常工’。”杨纪国的话音刚落,一名参会代表接话点评。

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处处长李鹏飞认为,让老乡就近务工,解决了农村人口“空心化”问题,农村农业生产综合配套能力大幅提升,农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更加充实、更有保障、更可持续。

乘法效应充分凸显

刚刚栽下的秧苗如同一道道绿色音符,和着风的节拍,演奏了一曲欢快的田间小调;一条条产业便道,将田地串联成片,摩托车、小汽车在道路上疾驰而行;引水渠道里流水潺潺,一旁的标语——“创以工代赈示范,建丘区天府粮仓”格外醒目。在仪陇县马鞍镇金山村粮油现代农业园区,徐徐展开的乡村振兴画卷映入参会人员眼帘。

“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”,仪陇县争取以工代赈资金210万元,在金山村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新建生产便道3公里、沟渠1.5公里,土地整理350亩、整治边坡20亩。

“农田用水有保障,农机设备使用、粮食搬运更方便。”金山村党支部书记、主任代云东对远道而来的与会代表说,以前园区灌排渠道覆盖不到位,旱田引水困难,影响粮食产量。通过以工代赈项目支持,不仅补齐了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短板,还通过项目的实施,组织130名群众参与务工,发放劳务报酬25.4万元。

如今的金山村,田成方、地成块、渠相通、路相连、旱能灌、涝能排。依托县属国有企业,采取“公司+村集体+农户”的生产经营模式,订单种植优质水稻、高粱,套种玉米、大豆等作物,发展稻鱼共生产业。村民参与田间管理,每户年均增收约2000元。

“从提供岗位,到产生综合效益、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,建起带动就业的长效机制,保证了群众增收不断档。”湖南省汝城县发展和改革局以工代赈办主任李江雄说。

“最大程度发挥以工代赈资金、项目‘四两拨千斤’作用,‘乘法’效应充分凸显。”与会人员不由感慨。

互学互鉴行稳致远

来自五湖四海、深耕以工代赈工作的与会代表相聚于南充,使得现场会成为一个解读顶层设计、拓展思路、互学互鉴的平台。

在南充每一个参观点位,参会代表看发展变化、学先进做法、谈心得体会。通过这场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的现场工作会,得以对同类地区进行调研观摩,大家更加坚定围绕乡村振兴重点工程项目、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等,实施好以工代赈工作,为农村群众带去更多福祉的决心。

“认清当前形势,深入思考;明确发展方向,精准施策;找准工作重点,突破提升。”

“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需求,创新工作机制、拓展赈济模式,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经验,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挥更大作用。”

“针对低技能、弱劳力等特殊群体,开展生产技能培训,有效提升农村低收入群众依靠以工代赈务工增收致富的能力。”

……

观者有心,听者解渴。一天的调研观摩结束,与会代表纷纷表示,将积极学习借鉴好经验、好做法,以更大力度和决心推进以工代赈工作行稳致远。

以工代赈,为民生计、当计长远。积力之所举,则无不胜也;众智之所为,则无不成也。全国以工代赈工作现场会在南充召开,也必将让南充学习到其他地方的好经验、好举措,以奋进的脚步、昂扬的姿态,在高质量推进以工代赈工作的征途中阔步前行。